央廣網
白露微涼,山色已秋。在皖西大別山腹地,由安徽建工路橋承建的天堂寨支線高速一標一分部施工現場,兩處先行開工點齊頭并進,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,塔吊正昂起“頭顱”在秋風中劃出忙碌的弧線,從橋梁樁基開孔到隧道掘進,鋪展成一幅靜謐秋景與火熱建設交織的動人畫卷。
青山樞紐是項目起點,與在建的和襄高速(六安段)連接,肩負著兩條高速“牽手”的使命。新建樞紐由5座匝道橋和1座拼寬橋組成,均為高墩柱、大跨徑橋梁,其中A、C兩條匝道需要對和襄高速十里溪大橋拼寬施工。項目技術負責人孫維龍告訴記者,“和襄高速預計2025年底實現全線通車,該樞紐也要在年底前完成橋梁主體結構施工”。
橋梁拼寬就像一場難度極高的“心臟搭橋手術”,安全風險高、工期壓力大。項目團隊通過優化施工組織設計,增加班組和機械設備投入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工工序,采用平行作業與交叉作業相結合的方式,克服橋址區軟基地質、便道貫通難度大、雨季施工等困難,有效提高施工效率。9月3日,項目率先完成全線首個空心薄壁墩封頂,30多米高的墩柱如巨人手臂般破土而出。目前,樁基工程澆筑144根,完成墩柱28根,承臺17座,預制T梁3片,預計10月底前完成拼寬橋梁板架設。
燕子河隧道是另一處先行開工點,也是全線工期最長、難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。作為分離式特長隧道,左洞長4485米、右洞長4455米,最大埋深377米,在8月中旬已實現進出口雙向進洞。針對隧道縱深較長、洞內空氣稀薄、反坡段排水困難等考驗,項目采取雙向掘進方式,預計9月底前實現兩端共計4個洞口同時掘進。技術團隊運用“超前地質預報+動態設計施工”并行方案,搭配人員定位、安防檢測、紅外感測報警等創新手段,提前預判涌水位置與水量,制定科學完善的排水措施,為安全優質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在搶抓進度的同時,建設團隊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。項目安全環保部部長李軍介紹,進場以來始終以“如履薄冰、如臨深淵”的態度抓安全,做實安全培訓,安全管理的最終落腳點在工人,只有提高工人的安全知識水平及技能,安全生產才有保障。項目根據各工序特點及風險等級,提前明確安全管控要點,制定了隧道、挖孔樁、高墩、汽車吊等格式化檢查清單,將安全工作重心前移,壓實安全責任,落實夜間施工巡查、節假日檢查、工序施工格式化檢查制度,確保每個崗位、每道工序都嚴控風險,力求打造平安工程,目前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。
天堂寨支線高速是安徽省“十四五”規劃、省政府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,路線全長約45.7公里。起于金寨縣青山鎮,與在建的G4222和縣至襄陽高速六安段銜接,位于金寨縣、霍山縣境內,在太平畈鄉接入湖北省境內,順接黃梅至英山高速公路。項目建成后,將作為助推大別山革命老區產業振興、生態改善、生活富裕的“快車道”,有效改善當地高速路網和交通出行,激活沿線旅游及產業資源開發,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、促進安徽中西部社會經濟發展、加強皖鄂省間交通經濟往來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。(趙晨怡、韋上民)